炸香蕉,香蕉糕 Pisang Goreng
Rumah Makan食驗室
2018.11
-
個人以為,炸香蕉應該可以算是東南亞最常見的一種食物了。眾所周知,地理上東南亞緯度較低,氣候炎熱潮濕。這種氣候特征極度適合身為熱帶植物的香蕉樹生長。因此,香蕉在東南亞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水果。其實,香蕉不止在東南亞普遍,就連地處東南亞東北亞交界處的台灣島與中國南部地區如海南廣東都能見到他的蹤跡。炸香蕉基本上可以說是香蕉這種水果的延伸料理。
在馬來西亞的時候,母親經常會帶我與妹妹到住家附近的馬來人路邊攤買一些“香蕉糕”(馬來西亞華人基本上都稱pisang goreng為香蕉糕,但其實由馬來/印尼文的正確直譯應為炸香蕉)回家當做下午茶時的點心。甜甜酥酥的味道使我對這道東南亞小食影響深刻,也可說是我最早接觸的馬來人食物之一。基本上,這道小食雖然在馬來西亞屬於馬來族的食物,但是也被其他民族如印度族(馬來西亞為多元民族國家,有接近百分之十的印裔人口)、華族所喜愛,可以說是一種風靡全國的食物。後來來台升學後,在小菲律賓吃到了菲律賓版的炸香蕉,也在小印尼吃到了印尼版的炸香蕉,深感其中口味似有差異,便對此類東南亞小食產生興趣。
首先在此介紹此類炸物的基本知識點。根據維基百科所言,炸香蕉是一種將香蕉裹上一層麵糊,放進熱油裡炸後外酥內軟的食物,流行於東南亞與印度次大陸南部一帶。炸香蕉在其分佈地區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製造方式。在馬來西亞一帶商販會在麵糊中加入黃薑粉和肉桂粉,以增加其之風味與為其填色。在泰國一帶則會加入椰絲或芝麻讓麵糊在酥炸之後會有不一樣的口感。大王蕉(pisang raja)是印尼大馬一帶炸香蕉主要使用的香蕉品種。
上圖是在台北印尼街附近商販所售的印尼版炸香蕉。其實,我們在台灣也能找到炸香蕉這類食物的蹤跡。台灣因引入大量外籍移工來台工作,自然而然地也引入了這群民眾的飲食文化習慣。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每個週末都會聚集大量的菲律賓人,儼然是小菲律賓。在那裡,菲律賓人會在路邊設攤子,販賣菲律賓小食,我們在這裡便能找到菲律賓版的炸香蕉。除此,若是你們有意品嘗印尼版的炸香蕉,你們也可以到台北車站附近的北平西路尋找。週末早上的北平西路一隅可謂小印尼。海量的印尼人在那裡生活著、歡笑著。似乎,到那裡我們便能看到印度尼西亞的縮影。炸香蕉在北平西路也能夠被輕易找到,售價大概在新台幣40元左右。至於馬來西亞版的炸香蕉,在台灣基本上就找不到了。(在台灣的馬來西亞料理基本上都不會販賣炸香蕉這類小食)
總括而言,炸香蕉確實是東南亞一種很常見的小食,若是想要更叫瞭解東南亞之飲食文化,就請大家到台北車站附近的小印尼逛逛吧!
留言
張貼留言